查看原文
其他

百廿校庆 我的大学 | 北师大木铎徽识演变


一枚小小的徽章

别在胸前,捧在手心

像是与历史的嘱托紧紧相依

纵览千年,横亘千里

教化之道融于木铎之形

徽识方寸之地

木铎庄重矗立

百廿不改师范魂

京师长振木铎声


对北师大人来说

最具有北师大表现力的标志

莫过于“学为人师、行为世范”的校训碑

和“木铎金声”的广场雕塑

前者代表了师大人的学识追求和行为导向

后者则展现了北师大的精神品质和使命担当





木铎的起源,至少可追溯至商周时期,最初作为警世、布政、宣教的辅助工具,木铎开始被赋予象征意义。《论语》记载:“天下之无道也久矣,天将以夫子为木铎。”朱熹有言:“金口木舌,施政教时所振,以警众者也。”


早在京师大学堂时期和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时期,北师大的办学理念就与木铎的意象有高度的契合。梁启超先生把师范作为“群学之基”,张之洞主持清廷学部期间,亲自出席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的新址开学典礼并致辞,希望“京师优级师范,为全国教育之标准。故京师师范,若众星之拱北斗”。


北师大的徽识从首次出现到最终定型为目前的图案,经历了六个阶段的演变。

1916年

木铎的具体图案首次出现在1916年4月《校友会杂志》的封面上,图案以长柄“大铃”为主体,明显借鉴了东汉许慎“铎,大铃也”的释义。

1931年

北师大最早明确以木铎为校徽,始于1931年,在学校印制的民国20年师大同学录的内页印有“木铎”图案,并注明为校徽,木铎开始采用编钟形状。

1934年

1934年5月学校校务会议通过了对校徽图案的修改建议。新校徽的图案为汉古铜铎形状,借鉴了编钟的形制,顶部改为环形。与1931年的校徽相比,新校徽的造型更加典雅,结构更加严谨。

1941年

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,学校被迫西迁,参与组建西北联合大学,1939年改称“国立西北师范学院”,沿袭和发展了北平师范大学时期的木铎校徽。1946年,母校回归北平复校,一部分师生永留西北,继续建设西北师范学院,西北师院以后又发展为西北师范大学,但以“木铎”为徽识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。“木铎金声”从此以兰州为基地,远播西域。

2002年

2002年学校推出了新设计的校徽图案,将原校徽立体化,使之具有浮雕感。

2007年

2007年,学校对北京师范大学的形象设计塑造进行了规范,徽识认定是其中最基础的工作。



木铎金声作为北师大精神的具象化表达,集中体现了北师大的历史地位,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。


视频由机关党委、档案馆联合制作

图文介绍来源于视频

编辑丨杨尊凝

排版丨刘恋

责编丨何胜男







往期回顾



奏响“好教育”的最强音!北师大与珠海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


课程思政示范项目!北师大这8门课程入选!



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